八十二、看对联初会桃花坞

牢记备用网站无广告

    八十二、看对联初会桃花坞

    足足飘了两个时辰,隐约看到前面云雾缭绕,似有亭台楼阁、红花绿树。众才子不禁精神大振,个个欢呼雀跃,都说还是佛祖圣明,分明是把咱们打发到桃花源来了。

    来到近前,迎头一个建筑,红彤彤的,说门楼不像门楼,说牌坊不像牌坊,顶上三个猩红大字:桃花坞。

    两边红柱子上写着一幅对联:

    “人不人鬼不鬼,风流反被风流误;神不神佛不佛,修行还需修行补。”

    顶上横匾上写着横批:“准仙福地。”

    看这对联,不就是量身定做的吗,众才子你看我,我看你,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沉默片刻,司马相如放出一句话:“唉,这下咱都成了天堂的另类啦!”

    唐伯虎道:“另类就另类,在下界还不是天天做另类,我是另类我怕谁!”

    纪晓岚看这字体十分怪异,大小不一、歪斜不整、但很有韵味,看着眼熟。

    猛然想起,这不就是郑板桥的风格吗!他糅合草隶篆楷四体,再加入兰竹笔意,创出“六分半书”,这分明就是那乱石铺街、浪里插篙的狂放书法。

    原来这位仁兄也上来了,人家也风流,那是照着竹子和兰花使劲,可不像俺们这帮,整日价混在女人堆里卿卿我我的,唉,老郑这两句风凉话权当励志了。

    纪晓岚把这酸甜苦辣的酱缸暂且捂住,沉下心来安慰风流诸友说:“这收容所也还行,花红柳绿,亭台楼阁,吾复何求!”

    毕竟做过大官,眼光独到,适时对硬件设施做了评估。

    “既有桃花,便有佳人,何不进去看看!”杜牧关注的是美女,早等不及了。

    大家这才露出了笑脸,个个脸上泛起了二度桃花,这团朦胧红雾急火火地往里飘去。

    众魂魄飘进门来,里边闪出一佛,挡住去路。

    那佛头戴船型僧帽,身着破衣衫,手摇破芭蕉扇,脚下拖着一双旧僧鞋,满脸的坏笑,嘻嘻哈哈地走过来了。

    大家觉得眼熟,唐伯虎脱口说出:“济公活佛!”

    众才子一拥而上,忙着施礼搭讪。

    济公笑道:“诸位不必客套,月亮还是那个月亮,济公不是那个济公啦,我现在乃苦度尊者是也。能和才子们这里相聚,缘分啊!”

    说罢,挥了挥手中小旗。

    大家一看,旗上写着六个大字:欢迎准仙入园,原来是专职接待来的。

    这济公升天之后,专业对口去了西天极乐世界。佛祖安排他为苦度尊者,意思是戒掉荤腥,别老是酒肉穿肠过了,该吃点素了,安心修行吧。

    在下界闲散惯了,嘴又馋,离不开酒肉,要不是看他一心向佛,广结善缘,度人无数,佛祖也不会收他。

    知他是个佛才,也深谙人无完人,佛无完佛,越是有才的人和佛,就越有个性,那胡人乔布斯就是例子,苹果公司都能容他,咱佛祖难道这点心胸都没有,济公在下界食点儿荤腥也就不计较了。

    可是到了西天,乃佛之最高境界,不容再食荤腥,行为也更需检点。

    济公闲散惯了,哪受得了这个苦,屡犯佛规。也该着机缘凑巧,这次才子们升天,个个都不是省油的灯,佛祖想来想去,要想拿下这帮业障,非他莫属。

    就打发他去小西天桃花坞做这些灵秀才子魂魄的修行引导僧,相当于下界不听话学生扎堆的差生班的辅导员,让他以不近女色之身,树立清白之楷模,用大智大慧,大慈大悲行循循善诱之举,吐幽默诙谐之言语,诱导感化众才子成仙成佛。

    这些游魂已飘荡多时,首先得导入躯壳,找到归宿。苦度尊者济公佛将它们引到第二进院落里的正厅里办理魂魄入壳手续。

    正厅门廊上也横着一大匾,写着三个大字:思空堂。

    大家都不傻,这是借佛家偈语“色即是空”来点化我们,叫我们只空不色,以空代色。各个的脸色陡然添了几分凝重。

    门前廊柱上又是一副对联:

    神鬼佛都不靠,须靠一靠;佛儒道全不够,再够一够。

    横批是:望靠待够。

    真是恨铁不成钢啊!

    纪晓岚一看,又是郑板桥的手笔,心想这老头怎么这么爱管闲事,这可不像他的行事风格啊。

    他不知道,天堂为写这几块匾,很费了一番周折。知道这些准仙才高八斗,匾额和对联一定要写出水平,才能震住他们,既要教育他们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还要语出惊神,不能小看了天堂。

    玉帝把这个重任交给了贺知章,看中他既有文采又有神脉,智商情商超高,乃是不二神选。

    这可害苦了贺主管,前前后后找了好几位学院派泰斗,都是唐诗宋词一等一高手,憋了三天都没写到点子上,圣上怪罪下来,说他们徒有虚名,江郎才尽,都是草包学者,辜负了圣恩。

    这几位还都一肚子委屈,说是自打到了天堂就没有酒喝、见不到美女,天天喝白水,灵感都冲没了,脑子和肚子一样,都是一片空白,叫俺们怎么写!

    见他们嘴、舌、眼饱受委屈,都成三不养了,知道没戏,贺主管这才去找古怪精灵的自由派,三顾茅庐请野郑板桥出山。

    前两次去磨破了嘴皮,郑板桥微笑不语,都是用两句诗作答:“本是同根复同气,有何卑下有何高!”

    知道他和那些才子是一路货,惺惺相惜,不想写。

    还是东方朔给他出了个主意,三不养还须三养补,把老郑拉到三养居士那里,连着喝了四大碗超浓缩麋鹿泪花醋,灌得晕呼呼的,这才乘着醋性一挥而就,把大厅那两个对联写好了。

    </p>